李法传和他的农民工“军团”
[提要] 2005年,随着淄矿集团济(宁)北矿区最后一个煤矿——唐口煤矿建成投产,方大公司有4400人输出留在了济北矿区,其中李法传领导的唐口煤矿项目部的1600多名农民工转正并留在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唐口煤矿各个…
2005年,随着淄矿集团济(宁)北矿区最后一个煤矿——唐口煤矿建成投产,方大公司有4400人输出留在了济北矿区,其中李法传领导的唐口煤矿项目部的1600多名农民工转正并留在了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唐口煤矿各个工作岗位上,保证了这个矿的安全生产稳定。随着济北矿区基本建设结束,李法传的项目部不仅失去内部市场的工程,也因队伍整建制留下失去了生产骨干。
昔日兵强马壮的项目部负责人李法传只领着4个人回到了方大公司。
几近成为光杆司令的李法传,虽年近半百,但号召力和凝聚力却极强。他不等不靠,重新招兵买马组队伍。消息一传出去,那些曾跟他干过的、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转正的农民工近百人又迅速汇聚到他的身边。社会上一些原本自立门户的矿建包工头,有的也主动“投奔”其麾下。
拉起队伍后,首先在济阳煤矿接到了工程。本来建设方要求4月份过去,但因另一个施工单位遇到了“硬骨头”,干不下去了。建设方领导怕影响按期投产,危难之时恳求李法传带着队伍立即去。于是,正月初八,刚刚过完春节的李法传就带着他的农民工队伍开赴济阳。
田野积雪,小河冰封。工地没处住,洗澡没处洗,连做饭的地方都没有。他们便搭板房当宿舍,支大棚当食堂,稍作安顿就开了工。
立即组成“敢拼队”,分成三班倒,李法传带领头班下了井。
李法传打了半辈子巷道,见惯了这种铁一般的“石门”。石门巷道还不要紧,头上有淋水,脚下有铺水。李法传挽起袖子,抱起风钻就点了“眼”。别看他50多岁了,风钻在他手里吼得欢。这些农民工都是熟练工,推车的推车,打眼的打眼,放炮的准备炮药。眨眼的工夫,打完了眼,装上炮,撤出工县,炮也响了。没等炮烟散出,李法传就脱下汗和淋水打湿了的工作服“呼打”炮烟,“敢拼队”员们也用炮药纸或衣服“呼打”炮烟,一边“呼打”一边就冲到了迎头。这炮烟比辣椒还呛人,他们咳着,铺下钢板,抡起簸箕大的锨,开始扒装石头。车轮滚滚,锨扒碰撞,就像打仗一样,非常激烈。他们个个胜过扒装机、装载机,一个回合就进了1米多。没等石头装完,又有人打眼,一个“循环”连着一个“循环”,一个班下来,他们的工作服不知湿过多少次。
走上井口时,个个一身乌黑,只有牙是白的。相视一笑,都笑出了白牙。北风凛冽,他们一想到没处洗澡,脸上就暗了下来。李法传早就看到了,什么也没说,带领大家下了小河。他笑着说:“洗个凉水澡吧!这河里的水准比井里的水还热呼。”众人呲牙咧嘴,见他脱光了衣服,向乌黑的身上撩水,他身上就像烧红了的铁淬了火一样飘起滚滚的热气。10多个农民工也照他的样子用石头砸开河冰,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索性跳进河里。
洗了一个澡,浑身像刀割。李法传心里很难过,盘算着让兄弟们怎样洗上热水澡。他们来到临时住所,立即安排后勤无论如何也得想办法解决弟兄们的洗澡问题。后来,不几天一个简易洗澡堂就建在了工地上。
李法传见吃的只有一大盆菠菜,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他和农民工们就着北风马虎吃了饭,就安排专车专人进城买鸡买肉,要大办酒席,犒赏大家。
等第二班上来,后勤人员已经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李法传只能喝一杯小酒,却倒上了一大碗说,兄弟们,从今之后,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喝了这碗酒,暖暖身子吧!刚在小河里洗了澡的二班农民工们喝得热汗淋淋。
一个圆班24小时下来,三个敢拼班加起来进了9米多,是原来那个施工队一个月的工作量,创了记录,一炮打响。
李法传的农民工队伍,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按工期完成了看似不能完成的工程。建设单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遂决定奖给他们9万元,并发了贺信给方大公司的董事长张继海。
从此,他们走向了外部市场,由菏泽到中原,到山西,今年达到了2个多亿的产值,占到方大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李法传也担任了方大公司矿建副总,以河南项目部为中心连续成立了三个项目部,他和他的农民工善打硬仗,名贯中原大地,到2012年的工程都排满了。
李法传的名字没经任何媒体宣传,倒像《红楼梦》、《聊斋》的手抄本,悄悄在农民工中传播,一传百,百传千,随着建设单位找他干的工程越来越多,他的农民工队伍迅速发展成了一支2000多人的农民工“军团”。
山东宁阳38岁的连胜林说,听过去跟李法传干过的朋友讲,李法传够“哥们”,不欠薪,拿农民工当人看,就约了5个同乡青年慕名来到河南赵固二矿找李法传。
到了矿门口已是傍晚,“弹尽粮绝”的他们在矿门口的一个饭店每人吃了一碗面,拿身份证押上了。可没了身份证就不能住宿,哥几个一盘算还是找李法传。李法传二话没说,从口袋掏出500元:“先拿去用,有事再说!”并安排他们住在项目部宿舍。
几天后,在宿舍里,李法传碰到他们几个与一个外人在吵吵。上前一问,原来工资还没开,他们不好意思再开口向李法传借钱,外出吃饭又赊欠了饭店的钱,饭店老板追着要钱来了。李法传当即掏出钱给付了账,还又给了他们1000元,直到开了工资。
记者在矿上听到很多这样的事,李法传一年不知借给农民工多少钱,记者问他,你不怕他们不还吗?李法传说,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拉人一把,人家是不会忘记的。大部分借钱的都还了,不还的一定是有特殊原因的。他体谅农民工走出农家门不容易,不仅自己借钱给农民工,还让项目部设立了基金,谁有困难就借给谁,到时从工资中扣回。有的农民工外出,是想先到矿上看看,连被褥衣物都不带。李法传发现这个情况后,统一免费供应给农民工被褥、工作服。最近,他还安排给每个农民工做一身西服。农民工们说,空手到矿上什么也不缺,来到李法传项目部的农民工没困难。
山西有个农民工叫刘东升,感觉身体不适,李法传不仅派车派人陪其到新乡大医院诊治,还一次送上500元。原来,他肚子里长了个良性的囊肿,李法传就安排其在医院做了手术。刘东升回家休息期间,经常利用手机给李法传发信息。“李经理,家中收获了点大豆、小米,抽空给你送点去!” “好好养身体,好了再来干!”小伙子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很快将回到李法传身边。
像他这样几进几出的农民工有很多。“来的咱欢迎,在这干一天也是咱的人;走的咱欢送,人家有想法很正常,来去自由。”李法传如是说。
有的离开李法传,外出自己包工程,遇到问题照样找上门来求援。对此,李法传一如既往热情相待,能帮的就帮,能解的给解。有的在外转了一圈,实在干不下去了,又找到李法传。他二话不说,像第一次来一样对待。有个农民工业务骨干要走,李法传实在舍不得,追到火车站,请他吃饭,还买上水果送他:“走也没关系,回去想想看,如果愿意再回来,我随时都欢迎你!”李法传一席掏心窝子的话,使他不仅又回到了项目部,还把一家人都带到矿上干。凡几进几出的,只要回来了,都死心塌地地跟他干。
老家章丘的路继文,一家6口都在李法传的项目部工作。儿子结婚也没回家,李法传就在工地上把简易板房给装扮一新当新房,组织项目部领导、区队长以及大伙都去捧场,还在当地赵固镇明苑大酒店摆了酒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淄博日报的记者田廷芳到项目部采访,用照相机拍下了这欢乐的镜头。田廷芳说,李法传把每个农民工的事当自己的事,有的亲戚朋友20多口人都跟他干。很多农民工家属从全国各地来到中原大地,不管是建起大片楼的煤城、还是刚刚要建的煤城,他们都是住活动板房。考虑到农民工们的难处,李法传一度不惜投资几十万元,为农民工的家属建了80多间活动板房。来矿的家属没活干,他安排家属们到食堂做饭、看仓库等,挣几个钱贴补家庭。家属来了,孩子们也来了,他又因陋就简办起了幼儿园。他们哪里有工程就到哪里,不管在荒草野地,还是在建好的煤城一角,李法传总忘不了给农民工带着那个流动的职工书屋和娱乐室(有台球、乒乓球等)。
虽然“统帅”着近2000多人的队伍,据说好多人都像熟知“120”、“110”一样知道李法传的手机号。
2008年的冬天,二十多岁的农民工任某,班后与几个工友到辉县城喝酒。酒喝多了,小便撒到了人家的小车轮子上,车主不依,他和车主扭打了起来,一怒之下给车主砸坏了车玻璃。车主扣留了他。双方不依不饶,纠缠到半夜。无奈之下,他一个电话打给李法传。李法传半夜三更起来给他“解围”,并“赔”上8000元,这才解脱了。事后,小伙子悔恨不已,暗下决心痛改前非,一心一意干好工作。如今已是工作上的骨干,钱也慢慢还给了李法传。
有人说,李法传心善、有胸襟,但方大公司董事长张继海认为,李法传之所以心善、有胸襟,是他把有些人在市场经济下丢弃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既体现了他的党性,也说明他带兵能文能武。
李法传的农民工“军团”在中原、山西、内蒙“攻城略地”,绝非一群乌合之众。方大公司有一个很好的经济运行体制:给了李法传这样的中层干部以“拉杆子树旗”的自主经营权,还有招工权,有承揽工程权等,方大公司只按合同严格考核。同时,方大公司也给了农民工一个很好的机制:农民工干好了可以转正、入党、提干。李法传的农民工“军团”背靠国有企业这棵大树,各式各样的人才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
农民工一进李法传的项目部,就必须安全培训,下井要签订师徒合同,师傅要包教包会,直到徒弟能安全生产。并且严格按国有企业的安全规程和规章制度施工,区队每出一个轻伤就罚区队长款2000元,李法传的“军团”从走向外部矿建市场就没有出现一个死亡事故。他的2000多农民工,个个都是矿建熟练工,班组长、区队长、副总大部分都是从熟练的农民工中提拔起来的。农民工们说,不怕出身低,就怕没能力。农民工政治上平等,有奔头。 丁维星是一个学机电管理的小伙子,转了几个单位,30多岁了,也不过是小组长,但他投奔李法传两个月,李法传就上报方大公司提他为项目部的机电副总。现在三个项目部的机电安装他一把抓,所有的工程技术难题都不在话下。李法传的项目部机电安装越干越精,收入过亿,这与丁维星的功劳分不开。并且他工作热情很高,常常一干就是几个月不回家。连儿子住院做手术,他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丁维星说,自从来到李总这里,我的所学有了用武之坉,我的人生价值得到放大,我越干越想干。李法传说,将才不能让他干小卒的事,将才干小卒的事是最大的浪费,小卒干将才的事就会将熊熊一窝。
阮彦前是山东泰安人,刚提拔成副经理兼调度室主任。他过去是在另一家施工单位,由于那个单位工资发放不及时,也早就了解李法传,便“投奔”了李法传。他一直干安监员,对安全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学习,深得李法传信任。但为了挣钱,一度拉队伍自己干,由于亏本,又回到了李法传手下,李法传还是用他。李法传说,用人不计前嫌,看人看其所长,一将难求。阮彦前深有体会地说,我自己干,就像没了主心骨,跟着李经理,心里很踏实。
从光杆司令,到农民工“军团”,李发传“旗帜”一树拥者众。有人说,李法传是农民工的好兄弟,是农民工的主心骨、精神支柱。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所有项目部的副经理,都被其他的施工单位以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天价诱惑过,但没有一个人动心。这其中的秘密,方大公司矿建副经理、也是赵固项目部副经理、党支部书记的门连国一语道破:李经理给大伙创造了一个干事创业的环境,你在这里可以放胆去干。他善用亲情管理法,而且也总有干不完的活——因为建设单位有啥难干的工程,觉得非他莫属。这得益于:李法传善打硬仗出了名,善待农民工令人敬。(本报记者 褚万宗 通讯员 朱兴中 朱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