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 构筑农民的精神乐园
12月的陈仓大地,寒风料峭,一望无际的田野渐渐寂寥下来。然而,这并没能阻挡住愈演愈烈的农村冬季文化活动。以各种形式为载体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此时正开展得轰轰烈烈,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一抹“暖阳”。“如今的村民们已不再像过去一样‘白天泡田头,晚上抱枕头’,你看现在,要么就在广场上跳一支欢快的舞蹈、吼几嗓子秦腔,要么就在农家书屋里读书、看报、写字,处处荡漾着和谐淳朴的村风民风。”这是许多探亲访友、休闲旅游的城里人看到新农村文化景象后的印象。
文化广场 男女老少皆上阵
入冬以后,傍晚便开始透着丝丝寒意。但4600平方米的眉县青化乡青化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猕猴桃帮咱增收了,票子装进兜兜了,大戏送到村头了,咱老百姓今个儿真呀真高兴……”“政策好、路子宽,政府和咱把手牵……”农民们自编自演、寓教于乐的快板,真实地抒发着他们的心声,赢得了阵阵掌声和笑声。
借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我市各县区都掀起了一场修建文化广场的热潮,这不但完善了村镇功能、提升了城镇品位,而且还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近两年,仅眉县各村的文化广场就一下子从原来的 23个猛增到了 78个,并且每个文化广场都配套一个村民休闲娱乐广场、一套健身器材、一个篮球场、一个宣传栏等硬件设施。累计投入资金 390多万元,总面积达到 11.7万平方米,占行政村的63.4%。
冬季的夜晚虽然寒风阵阵,但每当夕阳西下,各个广场上依然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健身器材区锻炼的各得其乐;唱歌的、唱秦腔的、做健身操的各展所长。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咱农民可真是越来越离不了这广场了!没有广场以前,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有了广场,都来唱歌跳舞、健身锻炼,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眉县首善镇三寨村梁老汉深有感触地说。
在青化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区,几个刚干完农活收工回家的村民,衣服上还沾着泥土,也不忘在单杠上一显身手,演者骄傲,观者兴奋。“为了晚上能准时到广场去唱戏,我连做饭都是快节奏,就是图个热闹。”村民张燕高兴地说。
农家书屋 粗糙双手敲键盘
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已让村风民风大为改观,但为了更多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要,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市各县区还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
扶风县城关镇南宫村村民杨亚儒告诉记者,他在书屋里看到一本栽植反季节蔬菜的书,便按照书上介绍的方法试着种了两棚菜,一茬就收回了成本,年收入达到 5000元。他此后逢人便说,是村里的“书吧”让他鼓起了腰包……像这样的农家书屋,仅扶风县就有60个,藏书量都在 1200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