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网

欢迎访问乡村生活网

乡村生活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家庭生活

“蔗”里淘金 “甜”满乡村——访浦北县科农培育种苗有限公司

时间:2025-07-2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1

  在浦北县安石镇,糖料蔗种植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蔗种选择作为种植环节中的关键“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优质的蔗种是丰收的基础,而一旦选种失误,则可能影响连续数年的收成。

  令人欣慰的是,位于该镇坡村村的浦北县科农培育种苗有限公司,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糖料蔗良种的选育与示范种植工作。这家企业主动承担起科技兴农的社会责任,通过专业化的种苗培育和示范推广,不仅为当地蔗农解决了选种难题,更从源头上保障了甘蔗种植的品质与效益,让乡亲们从种植伊始就能吃下“定心丸”,在甜蜜事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甜蜜”路上的“领路人”

  2006年,浦北县科农培育种苗有限公司创始人、时任安石镇甘蔗种植管理站站长的阮科桂,凭借多年行业经验,敏锐地在家乡安石镇石凉村开启了糖料蔗种植的创业之路。他谨慎地以50亩试验田起步。“虽然是行家里手,但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安石镇党委书记曾少华回忆。阮科桂精心选育的“台优”品种展现出11%—12%的高出糖率,但规模种植带来的人力需求,让他不得不雇佣村民务工,每天支付20元报酬。这一无心之举,意外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当地政府为支持这位“老蔗农”创业,创新推出蔗种肥料赊销政策,待甘蔗收购时再行抵扣,极大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首年亩产突破6吨的喜讯,不仅让我欣喜若狂,更打消了亲友们的顾虑。”阮科桂笑着说。在他的示范带动下,2006年之后,8位亲属相继投身蔗糖产业,且起步规模均超200亩。曾经的“拓荒者”逐渐成为“领路人”,到2023年,他的种植版图已扩展至周边村落,规模达800余亩,带动更多乡亲走上这条“甜蜜”的致富路。

  选种育苗的“质检官”

  尽管合作的糖厂能够提供优质蔗种,但村民们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诸多困难——从蔗种运输回村后的科学消毒处理,到专业的催芽育苗技术,都因乡亲们文化程度差异而难以规范执行,导致高产目标迟迟难以实现。

  “不如我们先用自家甘蔗试验留种,摸索育种技术?”谢兰向丈夫阮科桂提议,“等掌握了关键技术,就能为乡亲们培育本地化的优质蔗种了。”

  明知留种会挤占种植面积、影响当年收益,但早已将带领乡亲致富视为己任的阮科桂,自2018年起又主动扛起了蔗种选育的重担。他在自家繁育基地开辟试验田,先后引进“壮六”“桂糖42”“桂糖44”“桂糖76”及“粤糖00236”等优质品种,像严谨的考官般记录每个品种的自动脱叶率、产出率和抗病虫害表现。“从试种对比到数据采集,他建立起完整的育种档案。”安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远云介绍。这份坚持终获回报——随着自主繁育的蔗种品质持续提升,阮科桂的“老东家”湘桂集团旗下糖厂从2023年开始,决定向他定购蔗种供应给与企业合作的乡亲们,实现榨糖指标的快速提升。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2024年9月,浦北县农业农村局文件批复阮科桂的公司育种基地为“三级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享受自治区相关政策资金扶持。

  “算上自筹,第一座标准化的蔗种加工车间就花去了近百万元,一个种植季可向乡亲们供应13万袋良种蔗种,可供1.3万亩蔗地所需。”站在已建成的“脱毒种蔗加工厂”生产线旁,阮科桂感到很自豪。

  共同富裕路上的“蔗爸爸”

  “阮站长这脾气啊,一直都没变过。”湘桂集团安石甘蔗种植管理农务员谢荣锋感慨,“他从来不甘心自己一个人过得好,非得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才踏实。”如今,随着阮科桂建立起标准化蔗种培育体系,他每年能为安石镇11个村(社区)的5600亩蔗田提供优质种苗。从选育到推广,这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蔗爸爸”的领路人,正用一棵棵饱满的蔗种,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播撒着共同富裕的希望。

  售出蔗种后,阮科桂隔三岔五便会和公司技术员一起,深入到乡亲们的蔗地里,查看出芽率和生长状况。

  “去年,准备砍蔗时,听到测试员说九成糖度达到25度,我是真的开心。”阮科桂说,只有糖度达标,乡亲们的甘蔗才能在糖厂卖得好价格,一年的辛苦才不会白费。

  按照安石镇一带的气候特点,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7月,都是糖料蔗的栽种季。所以,这期间也是他和妻子谢兰最忙碌的时光。

  “一节确保要有两个健康芽,一袋200节……”谈起标准化生产脱毒蔗种,数据在阮科桂口里如数家珍。

  由于种蔗好,乡亲们如今每亩产蔗最高达8吨,收入也不错。“种子好,加上管护上的粗放,乡亲们对种植糖料蔗的兴趣在不断增加。”曾少华说。

  如今,天天与甘蔗打交道的阮科桂已在2015年入了党,目前是安石镇的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他正以另一种方式,与全镇的乡亲们走上“甜蜜的道路”。

  随着在安石镇设有出口的南湛高速公路开通,阮科桂的优质蔗种已跳出山窝窝,远销到了区内的崇左、都安、来宾、博白、合浦等蔗区。

  “准备扩建的第二座蔗种加工厂将达7亩,总投入也会在100万元左右。虽然有压力,但想想能为食糖安全作出贡献,心里就动力满满。”阮科桂说,现在国家对购买“工厂蔗种”的乡亲们,给予了每亩600元的补贴,再度提升了大家的种蔗积极性,因此又催生了他扩充脱毒种蔗产能的打算。

  得益于良种蔗种的加持,在安石镇六江村的种植户中,近年来就涌现出了多家年收入超20万元的“标兵”,成为大家追赶的“偶像”。

  制种规模不断扩大,也让阮科桂企业的用工量在高峰期时达到了百人之巨。“日发工资达万元,这对于一家农业企业来说,也算是对当地群众增收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曾少华说。

  2024年,安石镇党委、政府向阮科桂的企业授予“蔗糖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阮科桂用一颗颗饱含希望的蔗种,继续书写“甜蜜事业”的新篇章,让更多动人的故事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