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网

欢迎访问乡村生活网

乡村生活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资讯

【寒地兴安 龙药领先】系列报道之二 大兴安岭地区:重视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助“中华民族瑰宝”焕新彩

时间:2024-09-02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生态兴安 天然药材基因库

  五味子、赤芍、黄芪、金莲花、防风……拥有8万平方公里林地的“神州北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是一个天然药材基因库,有85科192属340余种中药材资源。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更好地从源头上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通过中药材产地政府引导、多部门联动的方式,实现野生中药材优良品种的有效保育,深入践行“两山论”发展理念,厚植生态底色,助力“中华民族瑰宝”焕新彩,推动“寒地龙药”产业健康飞速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芍药山尽显原始山林之美

  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国家药典标准

  好山好水蕴好药。大兴安岭土地开发时间短,仅有30年左右,区内水源、空气、土壤基本处于原生状态,纯天然无污染。冬季漫长严寒,病虫害很难越冬,天敌昆虫等生物链比较完善。土壤结构优良,养分足,不用或很少施用化肥农药,具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淀粉、糖类物质累积得好。所生产的中药材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无污染、质量高、药效好,资源分布具有种群面积大、药用价值高、道地独特、资源富集等特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显示,规模以上储量品种的有84个,总储量达到17.3万吨。

  “药”是医的活水之源。国家中医研究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曾对大兴安岭地区的10种常用药材进行了检测,五味子和黄芪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国家药典50%以上,赤芍芍药苷含量是药典标准的3倍,其他品种的有效成分含量也都高于药典标准,重金属和农残均未检出。

  

  

  赤芍在山林间长势喜人

  建立种质种源基地 强化道地药材种群基因保护

  林海浩瀚,芍药漫山。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漠河市阿木尔林业局北极岛上的芍药山,置身在这片原始森林中,便可看到一株株赤芍散生在其间,柔柔的阳光洒在山林间,大大小小的赤芍沐着阳光,挺直了“身板”,好似争着汲取养分,待到明年6月争艳。

  “你看,这棵赤芍长得多好。每年6月份,赤芍花开,这座山特别漂亮。”漠河市阿木尔林业局产业发展科科长穆臣伟对记者说:“这是我们阿木尔林业局的仿野生赤芍抚育基地,在保护野生赤芍品种的同时,我们还在组织林场职工进行春播,把优质的赤芍秧苗移栽过来,让它们在原生态的环境下生长,打造赤芍种质资源库。”

  穆臣伟介绍,阿木尔林业局在龙河林场、兴安林场建立了2000亩赤芍种质种源基地,为大兴安岭地区道地药材种群基因保护工作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中药材在生长周期内有人管理和负责,阿木尔林业局按照林下资源试点经营利用要求,确定了确权经营模式,将芍药山、北极岛、二十六站等赤芍地块试行了确权管理,不但分解了当地林场的压力,而且促进了阿木尔林业局“寒地龙药”的发展。

  

  

  赤芍在山林间长势喜人

  科学抚育 多方式重点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塔河林业局塔林林场施业区内藤攀葛绕的原始森林,看到一株株五味子攀着其他植物的枝叶肆意生长,一串串微微泛红的五味子成为了这片森林里的一抹亮色。

  

  

  塔河林业局塔林林场野生五味子保护抚育基地

  从塔河林业局塔林林场了解到,通过现场踏查发现,这里现有野生五味子分布一千多公顷。2017年该场把五味子比较集中的六个林班定位野生五味子保护基地,2021年10月申报为“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基地”。2022年7月,经大兴安岭地区卫健委中药质量提升项目专家评审会的评审,塔林林场五味子保护抚育基地被评为“大兴安岭地区中药质量提升与高质量发展项目”。

  

  

  宛如玛瑙般的野生五味子果实

  据了解,塔河县建有野生五味子保护培育基地三处,总面积17165亩。分别为塔林野生五味子保护培育基地面积4601亩;二十二站野生五味子保护培育基地面积8964亩;十八站野生五味子保护培育基地面积3600亩,分布在呼玛河两岸。近年来,塔河县对县域内相对集中大面积分布的五味子、赤芍、黄芪、白鲜皮、金莲花作为种质资源进行了重点保护,已建设总面积达2.15万亩的野生中药材保护培育基地。尤其是加大对野生五味子、赤芍基地的保护力度,减少野生资源破坏;科学抚育,改善野生中药材生长条件;适当进行人工补植。通过野生五味子、赤芍保护培育,提高野生五味子、赤芍的质量,增加产量,并逐年扩大野生五味子种群面积。

  在龙站岛野生赤芍保护基地,正在开展野生赤芍种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工作,通过补植补造、种苗扩繁等措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存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增加职工经济收入。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08/c00_317642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