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兴安 龙药领先】系列报道之四 大兴安岭地区:药旅融合出彩出圈 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立足双寒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在“寒地龙药+乡村旅游”上做文章,深化药旅融合,打造药旅乡镇,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加南村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情系桑梓 打造新型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
6月下旬赤芍花竞相绽放,倾城婉约,好似花仙落凡间;7月下旬百合次第开放,芬芳靓丽,宛若精灵舞在山林间……每年的6-8月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加南村和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月月不同景,盛放的中药材花海,蔚为壮观,吸引着众多游客一路向北,前来观赏打卡,让“花经济”在乡间绽放。
“一个人富永远不是真正的富裕,我就一心想让我的家乡美起来,让大伙儿都富起来。”在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加格达奇区白桦乡加南村,大兴安岭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伟望着这片自己倾尽心血打造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对记者说。
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引游客前来打卡
李伟介绍, 这片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有赤芍、金莲花、防风、白鲜皮、苍术等36种大兴安岭道地药材品种。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与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扶持下,打造的集良种繁育、旅游观光、科研游学为一体的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今年7月末,在此举行了百合花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9月份赤芍将要起收,今年收益会非常不错。
作为土生土长的加南村人,李伟始终情系家乡发展,2019年看到了中药材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毅然决然回到家乡种植中药材。2020年成立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农户+合作社+种植基地+生态旅游”为主要模式,带领加南村乃至白桦乡百姓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已有育苗基地1000亩、药材仓储库2000平方米、晾晒场5000平方米、种子种苗检验室200平方米,共抚育苍术、赤芍、白鲜皮等中药材307.5亩,标准化种植中药材3100亩。流转土地5000余亩,涉及农户66户,年用工量2万人次以上、人均月收入4500余元。
“创业不用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如今,李伟已成为了加南村返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他说:“现在村里80%的老百姓都参与到了中药材种植,余下的20%,我带领他们发展乡村旅游。今后,我还将继续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通过药旅融合带动老百姓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赋能。”
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百草园
扩大规模 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辐射带动作用
“每年中药材花开的时候,游客可多了,我们北极村百草园现已成为漠河旅游地标性网红打卡地之一。”漠河市北极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秀鹏向记者介绍,北极镇北极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打造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小镇为目标,精准定位,大力推进寒地生物产业落地生根,2020年确定为百草园项目。百草园占地面积共计180亩,总投资400万元,园内现有金莲花、赤芍、百合、寒地玫瑰4个大品种展示田和返魂草、黄芪、平贝母、树莓、蓝靛果、观赏芍药等十多个小品种试验田。现有金莲花种植面积45.3亩、赤芍种植面积31.54亩、百合种植面积32亩、寒地玫瑰种植面积32.06亩。
王秀鹏表示,北极镇在提高经济附加值的同时,加快了中药材种植及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实现了“绿色发展”理念和“寒地生物”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成为了北极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一步和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下一步,北极镇将在百草园的基础上,增加投资力度,扩大赤芍、寒地玫瑰、百合等优势品种的种植规模,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将中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辐射到全镇。(记者 张晓磊 王琳)
塔河县赤芍种植基地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409/c00_3176495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